Monday, August 24, 2009

米豆之二十一--数数记

这么大的孩子都进步飞快,米豆这几天已经学会数数了,大人说1,他说2,大人说2,他说3,一直数到10,数的过程中还用手来比划。最喜欢8,喜欢得甚至忘了7。
 

这些孩子,真希望他们能过开心的一生,只是这个社会,让他们不得不从4、5岁的时候就开始拼命跑步,一直跑到退休。

西游记--凉山彝族火把节

火把节是西南少数民族如彝族白族的盛大节日,每年农历6月24日或25日举行。上周末,豆妈报了个散团,于是周五晚坐火车奔赴凉山州西昌市,一睹火把节的风采。


 

镜头一:螺髻山
螺髻山位于西昌市东南,是一处刚刚开发的景点,正常日接待能力只有300-400人,火把节当天,1500游客涌向螺髻山,导致景区设施几近瘫痪。虽然凌晨5点到西昌等到下午3点才上山,虽然在山上只待了1小时,但这1小时,胜过峨眉两日。螺髻山几乎还是原始森林,只是多了一条长长的索道。坐着这条号称亚洲第一索道,45分钟才到达半山,虽是半山,却已穿过云层。云层之上,是蓝得不能再蓝的天空、清新得不能再清新的空气、明媚得不能再明媚的阳光。

 

镜头二:黑龙潭
螺髻山半山景区,海拔已接近4000米,空气清冷稀薄。一汪湖水,黑如砚台,却清澈无比,悬浮在半山,像一块沉沉的墨玉。导游说,这黑色其实是湖底的藻类,正因为湖水的清澈,才得以折射出湖底的黑色。这是我见过的最清澈的湖,只是名字起得俗了些,其实更应该叫做墨玉潭或者黛玉潭之类的。

 

镜头三:冷杉
去峨眉的时候,被告知一定要看珍稀树种冷杉,结果峨眉山上的那少许冷杉被大家当成宝贝来看。这次螺髻山,放眼望去,漫山遍野都是冷杉。高海拔树种冷杉,木质极坚韧,筷子粗的树枝都很难折断,因在寒冷地区,生长极慢,碗口粗的已有四五百年树龄,而螺髻山上,巨大的高耸如云的冷杉比比皆是。

 

镜头四:高原
西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,坐缆车的时候,远望连绵群山背后,是比大山高出许多的平坦而巨大的高原。相对于螺髻山的4000多米,那高原的海拔一定超过5000米。我不确定那是否就是青藏高原,但我确定它的确让我震撼。“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”,脑子里突然出现这句诗。入川以来,太多事物令我震撼。

 

镜头五:邛海
邛海其实是西昌市旁边的一个湖,类似于杭州的西湖。看过了黑龙潭,邛海好像没什么意思了,只是大,大得看不到边际。坐船去小渔村吃了海鲜烧烤,烤贝壳、烤茄子别具风味。


镜头六:摇橹人
从小渔村坐摇橹的小船返回公园,摇橹的是个老大爷,满脸的皱纹写满沧桑。老大爷说,他每天得划10个来回,按月领取固定工资。在烈日下,摇一趟需要20分钟,我恐怕是一趟都摇不下来。虽然劳累,但老大爷似乎很幸福,说我娃是大学的副教授,我娃40岁了,我娃真的是副教授。我信,因为我能看到老人眼睛里的幸福。

 

镜头七:火把节
从螺髻山返回西昌,市区主干道已经戒严。回宾馆收拾停当,已经暮色沉沉。走出宾馆,突然看到漫天的孔明灯,静静地悬浮在夜空中,像定格的镜头。随着人群走去,街道中心已经架起了篝火,彝族的人们穿戴鲜艳,围着篝火跳舞,汉族的人们也夹杂其间。豆妈问一个彝族姑娘,是自愿到这里来的还是有任务,答曰上面有任务。不过,即使是有任务,也能看出参与者的快乐。这是最简单的快乐,不管明天是阴还是晴。

米豆之二十--爬楼梯记

米豆满一岁四个月了,这阵子进步飞快,上周末米豆爬家里的两节楼梯还手脚并用,这周末已经可以手扶着栏杆迈步上去了。豆妈说,还有更长本事的呢,自打学会直立爬楼梯,米豆很兴奋,从外面回来上楼的时候,不愿意让大人抱,自己从一层直接爬到六层,累的时候靠着墙歇一歇,虽然呼哧呼哧喘着气,但兴奋得不行。


 

前天下午我在午睡,米豆进了房间,吭哧吭哧往床上爬,我回过头看他的时候,他已经爬上了床,并在床沿站了起来。我还没来得及反应,他脚下的床垫一晃,整个人就向后倒去,我急忙伸手,却没抓住,然后就是咚的一声,摔在地板上。还好,挂在床边的蚊帐兜了一下,没有磕着脑袋。哭了两声,就忘了这回事。

 

男孩子,就得摔摔打打才能长大。

关于汉字调整

http://news.sina.com.cn/c/2009-08-20/024518470557.shtml


 

国家语委发布了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,对44个汉字的写法进行了微调,比如将“亲”下部的两点变成了撇捺。据说这是一个“历时八年、全盘考虑、反复研究”才出台的。调整之后,怎么看怎么别扭,用了几十年,突然就这么硬生生改了过来。我相信专家们可能会历时八年,我相信专家们可能会反复研究,但绝不相信专家们所谓的全盘考虑。看看网上的调查,90%以上的网友不赞成改动。

 

我赞成汉字简体改繁体,毕竟这是老祖宗的伟大发明,用了几千年,几乎在整个东半球通用。日本,机场、地铁、还有重要的场合都用汉字;韩国,景点的牌匾是汉字,报纸的大标题是汉字,商品名是汉字,会用汉字的人被认为是有深厚文化修养的人;台湾,以用最正统的汉字为傲;香港,回归十几年也没有用简体汉字;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等,都有繁体汉字的共识。在大陆,繁体汉字几十年前被革命青年革掉性命之后,就变成了简体汉字,虽说短期内发挥了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等功能,但长期来看破坏了孕育几千年的文化基础。

 

汉字由繁变简,就像龙变成了蛇,变就变了,已经变了,蛇也不错,就这样吧。但这让人很别扭的44字改革,却是画蛇添足。

 

官员称44字改革不影响生活,没错,生活不是那么容易影响的,就算把这些官员扔到海里喂鱼也不影响生活,世界还会清净许多。国家语委的这个动作,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,大家都有共识的一点是,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国家语委,这次赚足了眼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