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une 10, 2008

救灾 政府 媒体

这是5月13日写的:

救灾,我们做得再多也不够。新浪四川汶川强烈地震滚动新闻中,出现了刘义昆写的这篇文章。这句话说得最朴素,最实在。在天灾面前,远在北京的我们能做些什么?除了捐款,除了关注,我们的力量真的不够,再多也不够。

这是6月10日写的:

《财经》2008年第03期,总第204期,主文章是《冰封中国》。
《财经》2008年第10期,总第211期,主文章是《还原胶济线劫难》。
《财经》2008年第11期,总第212期,主文章是《震撼中国》。
《财经》2008年第12期,总第213期,主文章是《校舍忧思录》。

《财经》是我最钟爱的杂志。曾经有一段时间,我不太喜欢看这本杂志,是因为这本杂志名为《财经》,但关注很多财经之外的事情,显得不那么纯粹。从07年起,我又逐渐喜欢上了这本杂志,因为这本杂志少有地显示出了媒体的独立,即使只是那么一点点。

这次地震,政府迅速行动,总理坐镇一线,赢得了民众的广泛赞誉。但是,你听到哪怕一点点不同的声音了吗?或许有,但更多是没有。《财经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一名当地干部私下对记者说,尽管有温总理亲自坐镇抗震救灾第一线,但应急机制还是启动太慢,“一些生命,就这样被耽误了。””

2003年,SARS暴发初期,政府隐瞒病情,导致防疫措施不力,《财经》杂志引用吴敬琏的文章,对政府提出了犀利的批评。可能是我孤陋寡闻,这是我在公开媒体上看到的对政府最为严厉的批评。

大灾大难面前,通过自身资源凝聚全社会的力量,与政府的救灾工作相配合,这是媒体的本分。但是,灾后反思中,媒体不应该一味地歌功颂德,而应该发出各种真实的声音,包括批评。因为,抗灾救灾,这本来就是政府的本分,媒体应该去真实记录,但没有必要去歌颂和赞扬。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,有时候,执政者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。

突然想起一句话: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。送给《财经》,向《财经》坚守自己的本分致敬。

No comments: